哈洽故事汇 no.3
哈尔滨国际经济贸易洽谈会(以下简称“哈洽会”)创办于1990年,目前已成功举办31届,始终秉承“突出俄罗斯、面向东北亚、辐射全世界、服务全中国”的办会宗旨,成为龙江经济发展的重要对外平台,而立之年的哈洽会见证了中国尤其是黑龙江省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和贸易发展的沧桑历程,也承载着几代“会展人”的记忆与情怀。
在第三十二届哈洽会即将召开之际,回看三十余载风华历程,重温哈洽温情故事。黑龙江博览公众号推出【哈洽故事汇】专题,专题分享故事均来源于《我看哈洽20年》征文活动(2009年由哈洽会组委会、省政府新闻办公室、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联合主办),现在让我们共同聆听这些见证者们的“哈洽之音”吧!
注明:以下分享内容,均为2009年《黑龙江日报》刊登原文回顾。
01、作者简介——李公然
李公然,离休干部。原黑龙江省政府研究室主任,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特约研究员,黑龙江省工商学会常务理事,曾参加第十届到第十九届哈洽会的筹备。
《 哈洽情思 》
作者:李公然
作为一直关注并亲自参与过十届哈洽会筹备工作的人,此时我想写点文字以资纪念。
哈洽会以其独具的特色、优质的商品、众多的客商、活跃的交易以及现代的理念和运作,从一个边境地方经贸洽淡会,逐步成长为名扬四海的国家级、国际性博览盛会,从我国对外开放和经济合作格局中的“窗口”、“桥梁”,发展成为“重要平台”。对于我省来说,现在的哈洽会已不仅是一个交易会,而成为全省的盛大节日和靓丽名片,成为我省经济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哈洽会可圈可点的事情实在太多,不久之前去峨眉山旅游时的一件事,了却了我一桩心事。春节期间,我偕亲友去游峨眉山,刚上山时天空晴朗,行至半山腰,天阴沉下来,刹那间,细雨蒙蒙。游人放慢了脚步,在灰白的雾帐中攀登。忽然,听到前面几个游人的谈话引起了我的注意,他们谈到了哈洽会:
—— 我研究了全国几个大的展会,各有千秋。我发现与同类展会相比,哈洽会有三个“独占鳌头”。
——哪三个?
——第一,哈洽会是中俄经贸合作的第一大展会。无论从俄罗斯政府重视程度,参会参展客商数量,经贸交流活动的层次,还是经贸合作的 成果来看,都当之无愧。第二,除了广交会以外,连续举办了十九届的展会,在同类展会中,只有哈洽会。2003年非典期间,国内一些适期展会停办了,哈洽会却如期正规地举办了第十四届哈洽会网上展会。2005年7月,胡锦涛主席访问俄罗斯和时任俄罗斯总统普京签署的中俄《联合公报》中,盛赞哈洽会在中俄经贸合作中的作用;2006年3月,普京总统在中国俄罗斯年开幕式讲话中,再一次称赞“哈洽会是全面展示俄罗斯经济的重要平台”。一个中国展会被纳入国家元首的《联合公报》或讲话,还有哪一个?这是第三。
哈洽会久盛不衰、不断发展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多年来哈洽会的发展历程就是不断改革创新的过程,根据我省的优势和国内外经济发展的形势,哈洽会不断调整定位,逐渐形成了“突出俄罗斯,面向东北亚,辐射全世界,服务全中国”的定位,才能跻身于全国著名展会之列。
游人的欢呼声把我唤醒。登上金顶,脚下云海无边,一个念头跃出脑际:顺应世界经济发展形势,哈洽会的定位是不是需要再来一次创新,把前两句调换一下位置,改为“面向东北亚,突出俄罗斯”,使哈洽会为打造东北亚经济圈、共克时艰做出更大的贡献。
想到此心中释然,何不把这次旅行的所见、所闻、所思写出来,为哈洽会献礼。
02、作者简介——闫荣
闫荣 ,退休前为北安市原自民乡副乡长
《 一名村干部的“哈洽”记忆 》
作者:闫荣
1992年,我在北安市自民乡乡政府担任副乡长,分工主抓乡镇企业。大约是六月的一天,接到市里通知,要我去参加哈洽会。
没去之前我还怀疑,哈洽会能洽出啥名堂来?可是到了省城,走进大展厅我大吃一惊,重工业产品、轻工业产品、电子产品、农牧业产品、林业产品等等,琳琅满目。腿走累了,眼晴看累了,但却心潮澎湃,激动不已。南有广交会,北有哈洽会,这不是南广北黑,比翼齐飞吗?我们黑龙江经济腾飞大有希望了。
参加这次哈洽会,我获得了三个“大”。哪三个大呢?第一是大开了眼界,我当时是一名农村干部,每年只知道抓“三农”工作,不知道还有这样一个精彩世界,有些产品,有些技术,不仅没见过还没听说。这回一看,可是大开眼界,大长见识,比红楼梦里的刘姥姥进大观园还觉得稀奇高兴,从此我对我们乡经济发展增添了信心。
第二是大有收获。参观展厅时我们了解到,市里有个制药厂需要大量氨瓶,当时全从外省进货,根据我们乡当时的情况,如果打造一个氨瓶厂将是一举两得的事。于是我们与哈尔滨飞机制造厂签订了购买氨瓶机械和技术指导的合同。合同签订之后,又听到省药材k8kaifa的介绍人参、平贝、北芪、龙胆草等中草药在南方如何受欢迎的宣传,我们又得到发财信息,因为我们乡土质肥沃,昼夜温差大,正适合这些中草药的种植。
第三是大见成效。从哈洽会回来之后,我们首先建立氨瓶厂。厂房建完后,按照合同哈尔滨飞机制造厂给我们发来了制造氨瓶的机械,又派来了技术人员给安装和指导。仅用半年时间,氨瓶厂就投入生产,生产的氨瓶供不应求,使乡镇企业起死回生。
对中草药种植我们也充满信心。自兴村种植的北芪销售到广州,人参、平贝远销全国13 个省市。北乐村农民王玉成种植平贝、龙胆草等中药材,高峰时,每年收入30 多万元。在他的带动下,他的儿女和村邻都开始种植中药材。他本人也被誉为“北药大王”,多次受到省、地、县的表彰和奖励。
现在,我退休了。但每年哈洽会召开,都会引起我美好的回忆……